发布日期:2010/2/2
时间:1988年6月8日
地点:河南
主题:中原集团成立
方风雷角色:准新郎
2009年,《中国企业家》记者至少见到方风雷三次,他一如既往地婉拒采访。他诚恳地说,“大人物可以创造时代,我们这种小人物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这代人是崇拜英雄,但跟你自己想成为英雄那是两回事。”
事实上,在方风雷成为金融江湖的“大人物”之前,他就是偏安一偶、闯劲十足。
河南是方风雷的转折点。
在郑州,方风雷的多年好友、建业地产董事长胡葆森指着不远处的高新区对我们说,那就是当年他们一起战斗过的地方。“方总是胸中有大格局的人,他的智慧和能量绝对不亚于现在那些大国企的董事长。”
1983年,胡葆森认识方风雷,认识的机缘很有意思。方于1982年自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至外经贸部,1983年作为“钦差大臣”,随工作组去河南外经贸系统调查。那时候胡葆森在河南驻港机构工作,等于是被他调查的对象,他到深圳把胡从香港叫回来。
一年后,调查结束,胡并无问题,他们也就成了朋友。因受领导赏识,方风雷和当时到河南做改革顾问的“京城四君子”学者当中的黄江南、朱嘉明一起留了下来。
1984年底,32岁的文学青年方风雷调至河南省经贸厅,当过河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之后受命整合河南省外贸总公司(后来改名为中原国际经济贸易公司,简称中原国贸),那是当时外贸改革的试点之一。他还是外贸体制改革小组成员,参与了中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方案设计和早期筹备。
“方总个人比较低调,做的事都是大事。”
在组建中原国贸的过程中,胡葆森从香港调回来当方风雷的助手,两人分别任总经理、副总经理,“我们俩算创始人,朝夕相处了8年,历历在目的8年”。他记得,1985年中原国贸成立,很快在河南名声大振。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贸易公司,有进口、出口、投资业务,还有跟苏联、东欧的易货贸易,做得风生水起。其他的外贸公司虽然很嫉妒,但是我们在创新上很有一套。
1988年,中原国贸和河南国际信托等三家公司合并成中原集团,在6月8日举行的成立仪式上,方风雷和胡葆森意气风发。中原集团董事长由河南副省长兼任,方是常务副总经理。“这实际也是方总一手给弄成的。从中原国贸到中原集团用了三年时间,他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创意了。你看他总是两三年来一个大变化,他实际上不停地想新事。”
2009年底,胡葆森这样对《中国企业家》说:“方总一直站在很高的点上来思考问题,他脑子里信息量很大,知道国家需要什么,知道全世界的经济格局怎么在变化。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具有巨大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量。”
我们见胡葆森的前一天,他其实就和方风雷在一起,隔一天方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等人一起去了柬埔寨……“方总做的都是国家战略级别的事,他始终没有离开那个大格局,不像咱们民营企业老算投资2千万美元要赚多少钱这种账。”
当然,做大事的方风雷也跟民营企业打交道。在中粮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的背后,有他运筹帷幄的身影。建业地产上市前引入战略投资者凯德置地,也是他一手促成,他亲自陪着胡葆森去新加坡,对方当场就签了协议。据说他本来还想拯救当年破产的郑州亚细亚……
“没有听他话的人最后都败下来了。”
1991年,胡葆森和方风雷先后离开了河南,胡下海去做地产,方先去美国读书,不久后回国,1992年蛰伏海南,跟建行合作搞酒店、证券等营生——海南给方风雷留下了一个重要的伏笔:12年后,他重组海南证券,与高盛成立合资投资银行高盛高华。
很快,改变方个人历史和中国投行史的时刻到来了。
|